在新西兰买地建房再马上卖掉,要小心哦
Posted by: Connie小宇 in 金融知识
2020年小宇信贷新年开业没多久,就陆续收到很多客人的贷款咨询。
其中有位客人,自住房的建筑贷款是在我们这做的,盖完房子后,觉得既然在新西兰自己建房的成本要低于买现成的房子,那何不如以后我也以此作为投资策略,自己买地建房,然后再出售?还能赚一笔?
在今天的小宇频道里,和大家聊聊如果你也打算在新西兰自己买地盖房,然后立马卖掉,而并非作为长期持有的自住房或者投资房,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成本吗?
在新西兰买地建房再马上卖掉?
视频时间轴
1. 为什么银行不接受以卖房为目的的建房贷款呢?-- 01:20
2. 如果向银行隐瞒我建房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出售房产,而不是长期持有用于自住或者投资,可以吗? -- 06:46
3. 当无法从银行贷款时,该如何为买地建房的项目贷款?-- 03:48
4. 出售自己刚建好的房子,有什么成本?-- 02:46
5. 在新西兰买地建房再出售,有什么风险?-- 04:25
6. 买地建房后再卖房,所有权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什么?-- 05:47
为什么银行不接受以卖房为目的的建房贷款呢?
如果你计划在新西兰买地建房,然后再卖掉刚建好的房子,以此获利,银行并不会批准这样的建房贷款。
因为一旦房子盖完后转手就卖了,银行无法通过时间的累计,从中赚取足够多的贷款利息,便无法获利。
银行内部其实有一个专门做房地产开发的部门,但针对的都是大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,而并非只是单独建造一个普通的民用住宅。
所以,银行里普通的贷款部门不接受最终以出售房产为目的的建房贷款。
如果向银行隐瞒我建房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出售房产,而不是长期持有用于自住或者投资,可以吗?
小宇不赞同这样做。
一方面是由于当你建完房立马出售房产,这与当初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目的不符,会影响你的信用度。
更重要的一方面是,如果购买的房产是以trade为目的,通常会以公司的名义来购买,并且公司注册了GST。当完成土地购买的交易后,可以申请退回GST。但是,当银行看到买卖合同后,会注意到你的目的性,自然也就不会通过。但如果你不注册GST,买完土地后15%的GST也不会退,所以不见得通过银行降低了贷款成本能对降低整体的成本有帮助。
当无法从银行贷款时,该如何为买地建房的项目贷款?
答案是:非银行贷款机构。
在新西兰贷款,如果你的贷款条件不符合银行的要求,还可以去其他的非银行贷款机构试试,也就是所谓的non-bank(非银行贷款机构)。
非银行贷款公司会把这整个买地建房当做一个项目来看待,但是,相对于去银行贷款,贷款公司:
收取额外费用——根据贷款额度,收取1%到2%的费用;
较高的贷款利息——不同的项目性质、不同的贷款公司、不同的项目周期收取不同的利息,但均比银行的贷款利息高
出售自己刚建好的房子,有什么成本?
收入所得税——在新西兰出售房产所得的利润被认定为收入,需要根据个人的税率,上缴收入所得税
GST——出售房产的成交价的15%为商品的所得税
卖房中介费——若通过房产中介成功售出,中介通常收取3%到4%的佣金
在新西兰买地建房再出售,有什么风险?
房子卖价不如意——目前奥克兰的房市并非处于大步看涨的阶段,只能说小幅增长,并且趋平。在如今买家天下的房市中,刚盖好的房子未必能卖到你满意的价格。
建房成本不可控——小宇过去曾给自己的房子翻修,非常头疼,出现了不少难以控制的开支,更别说从头自己盖出一个房子该多难控制建造成本了。
一个是房子未必能卖出好的价格,还有一个是不可控的建房成本,导致最后卖房的利润空间可能会非常小,甚至是负值。小宇信贷有许多专门做买地盖房项目的客人,包括许多builder来贷款,并非每个人都能挣钱。如果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那么风险会更大。
买地建房后再卖房,所有权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什么?
当你盖好房再将其出售,也就是trade房产,是一种商业行为,不建议像买投资房或自住房时以个人的名义拥有房产,你需要找到你的会计,咨询什么样的所有权结构适合你?是用公司的名义还是其他?如果没有做妥当的话,可能会影响日后出售长期持有的投资房税务问题。
小宇并非不支持您自己建房再卖掉,而是客观分析其中隐含的成本和风险,有助于您洞察全局,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。
声明:本文中的内容仅供一般情况之用。任何信息,意见,观点和建议,没有考虑个人的特定财务状况或目标,因此,不构成个性化的财务建议。因此,我们建议您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向您的贷款顾问寻求建议。
点击这里联系我们
也可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
小宇其他相关博客推荐
新西兰建房贷款与买房贷款有什么区别?
想住新房,但又买不到满意的,该怎么办?
新西兰建筑贷款:这些建筑项目千万别在银行贷!
2020年小宇信贷新年开业没多久,就陆续收到很多客人的贷款咨询。
其中有位客人,自住房的建筑贷款是在我们这做的,盖完房子后,觉得既然在新西兰自己建房的成本要低于买现成的房子,那何不如以后我也以此作为投资策略,自己买地建房,然后再出售?还能赚一笔?
在今天的小宇频道里,和大家聊聊如果你也打算在新西兰自己买地盖房,然后立马卖掉,而并非作为长期持有的自住房或者投资房,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成本吗?
在新西兰买地建房再马上卖掉?
视频时间轴
1. 为什么银行不接受以卖房为目的的建房贷款呢?-- 01:20
2. 如果向银行隐瞒我建房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出售房产,而不是长期持有用于自住或者投资,可以吗? -- 06:46
3. 当无法从银行贷款时,该如何为买地建房的项目贷款?-- 03:48
4. 出售自己刚建好的房子,有什么成本?-- 02:46
5. 在新西兰买地建房再出售,有什么风险?-- 04:25
6. 买地建房后再卖房,所有权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什么?-- 05:47
为什么银行不接受以卖房为目的的建房贷款呢?
如果你计划在新西兰买地建房,然后再卖掉刚建好的房子,以此获利,银行并不会批准这样的建房贷款。
因为一旦房子盖完后转手就卖了,银行无法通过时间的累计,从中赚取足够多的贷款利息,便无法获利。
银行内部其实有一个专门做房地产开发的部门,但针对的都是大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,而并非只是单独建造一个普通的民用住宅。
所以,银行里普通的贷款部门不接受最终以出售房产为目的的建房贷款。
如果向银行隐瞒我建房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出售房产,而不是长期持有用于自住或者投资,可以吗?
小宇不赞同这样做。
一方面是由于当你建完房立马出售房产,这与当初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目的不符,会影响你的信用度。
更重要的一方面是,如果购买的房产是以trade为目的,通常会以公司的名义来购买,并且公司注册了GST。当完成土地购买的交易后,可以申请退回GST。但是,当银行看到买卖合同后,会注意到你的目的性,自然也就不会通过。但如果你不注册GST,买完土地后15%的GST也不会退,所以不见得通过银行降低了贷款成本能对降低整体的成本有帮助。
当无法从银行贷款时,该如何为买地建房的项目贷款?
答案是:非银行贷款机构。
在新西兰贷款,如果你的贷款条件不符合银行的要求,还可以去其他的非银行贷款机构试试,也就是所谓的non-bank(非银行贷款机构)。
非银行贷款公司会把这整个买地建房当做一个项目来看待,但是,相对于去银行贷款,贷款公司:
收取额外费用——根据贷款额度,收取1%到2%的费用;
较高的贷款利息——不同的项目性质、不同的贷款公司、不同的项目周期收取不同的利息,但均比银行的贷款利息高
出售自己刚建好的房子,有什么成本?
收入所得税——在新西兰出售房产所得的利润被认定为收入,需要根据个人的税率,上缴收入所得税
GST——出售房产的成交价的15%为商品的所得税
卖房中介费——若通过房产中介成功售出,中介通常收取3%到4%的佣金
在新西兰买地建房再出售,有什么风险?
房子卖价不如意——目前奥克兰的房市并非处于大步看涨的阶段,只能说小幅增长,并且趋平。在如今买家天下的房市中,刚盖好的房子未必能卖到你满意的价格。
建房成本不可控——小宇过去曾给自己的房子翻修,非常头疼,出现了不少难以控制的开支,更别说从头自己盖出一个房子该多难控制建造成本了。
一个是房子未必能卖出好的价格,还有一个是不可控的建房成本,导致最后卖房的利润空间可能会非常小,甚至是负值。小宇信贷有许多专门做买地盖房项目的客人,包括许多builder来贷款,并非每个人都能挣钱。如果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那么风险会更大。
买地建房后再卖房,所有权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什么?
当你盖好房再将其出售,也就是trade房产,是一种商业行为,不建议像买投资房或自住房时以个人的名义拥有房产,你需要找到你的会计,咨询什么样的所有权结构适合你?是用公司的名义还是其他?如果没有做妥当的话,可能会影响日后出售长期持有的投资房税务问题。
小宇并非不支持您自己建房再卖掉,而是客观分析其中隐含的成本和风险,有助于您洞察全局,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。
声明:本文中的内容仅供一般情况之用。任何信息,意见,观点和建议,没有考虑个人的特定财务状况或目标,因此,不构成个性化的财务建议。因此,我们建议您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向您的贷款顾问寻求建议。
点击这里联系我们
也可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
小宇其他相关博客推荐
新西兰建房贷款与买房贷款有什么区别?
想住新房,但又买不到满意的,该怎么办?
新西兰建筑贷款:这些建筑项目千万别在银行贷!
Archive
- October 2024 (1)
- July 2024 (1)
- June 2024 (1)
- April 2024 (1)
- January 2024 (1)
- December 2023 (1)
- November 2023 (3)
- October 2023 (3)
- September 2023 (3)
- August 2023 (2)
- July 2023 (4)
- June 2023 (2)
- May 2023 (5)
- April 2023 (4)
- March 2023 (2)
- February 2023 (3)
- November 2022 (4)
- October 2022 (1)
- September 2022 (2)
- August 2022 (1)
- July 2022 (4)
- June 2022 (2)
- April 2022 (1)
- March 2022 (3)
- February 2022 (1)
- December 2021 (3)
- November 2021 (3)
- October 2021 (3)
- September 2021 (3)
- August 2021 (2)
- July 2021 (2)
- June 2021 (2)
- May 2021 (3)
- April 2021 (3)
- March 2021 (3)
- February 2021 (4)
- January 2021 (3)
- December 2020 (3)
- November 2020 (4)
- October 2020 (3)
- September 2020 (2)
- August 2020 (2)
- July 2020 (5)
- June 2020 (3)
- May 2020 (3)
- April 2020 (4)
- March 2020 (4)
- February 2020 (3)
- January 2020 (3)
- December 2019 (1)
- November 2019 (4)
- October 2019 (5)
- September 2019 (4)
- August 2019 (4)
- July 2019 (5)
- June 2019 (4)
- May 2019 (5)
- April 2019 (3)
- March 2019 (5)
- February 2019 (3)
- January 2019 (1)
- November 2018 (1)
- October 2018 (1)
- January 2018 (4)